重磅!湘南湘西迎来重大机遇!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体方案正式获批!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1日

来源:企业减负

阅读:354次

重磅!湘南湘西迎来重大机遇!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体方案正式获批!

 

      11月15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体方案》(简称《方案》),《方案》的批复对湖南更好承接产业转移、打造开放高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湘南湘西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面积12.1万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3234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1万亿元,分别占湖南省的57.2%、47.1%和31.7%。


湘南地区


包括衡阳市、郴州市、永州市,是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自2011年国家设立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来,承接规模、产业层次和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发挥了积极的引领示范效应。毗邻湘南的湘西地区包括湘西自治州、怀化市、邵阳市,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独特优势和良好基础。



2025年基本建成成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地处我国中西部与东部沿海交汇的前沿地带,位于长江经济带和珠三角经济区、福建海西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结合区域,近年来已基本形成铁路、公路、航空互联互通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湘南地区的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矿产品深加工和新能源等产业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湘西地区的一般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生态文化旅游、医养健康(中药材)等产业拥有良好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

《方案》提出,到2020年,示范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同联动、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进一步扩大开放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引进60家以上的世界500强企业。

到2025年,示范区基本建成。引进80家以上的世界500强企业,经济发展充满活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基础设施高效互联、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更加美丽,形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和全面开放新格局,对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成为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因地制宜承接发展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等11大行业

《方案》提出,依托示范区现有产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围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力有序承接东部沿海地区转移趋势明显的产业,增强对加工贸易产业的吸引力,因地制宜承接发展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轻工纺织、农产品深加工和食品制造业、矿产开发和加工业、现代物流业、健康养老产业、文化旅游业、现代农业。

同时,优化产业承接布局,依托各县(市区)已有的各类开发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培育地方特色产业,打造规模化的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一县一产业”“一园区一特色”的承接发展格局,发挥对示范区建设的多点支撑作用。以“抓龙头、带配套”的发展思路,通过承接一批重点项目,吸引上下游配套产业入驻,实现县域工业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坚实发展,力争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支柱产业,打造一批在湖南乃至全国都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县域经济强县。



省级园区重点承接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加工贸易

各大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战场。为此,《方案》提出,转变以政府为主的园区建设模式,采取特许经营、投资补助、资本合作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推进园区运营管理主体的股份化、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承接发展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吸引研发、营销、服务等环节转移。省级各类产业园区重点承接发展科技含量较高的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加工贸易。

引导高端高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向区域中心城市及周边园区布局,推动装备制造、有色精深加工、资源化工等重化工业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向郴州市、衡阳市开发区等产业园区转移,引导生物医药、纺织轻工、优势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向永州市、邵阳市、怀化市、湘西自治州开发区等产业园区转移,促进现代物流、高端制造业生产加工环节、制造业龙头企业向交通沿线城市和县域特色园区转移。

《方案》还从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开放合作、建设承接平台、提升承接能力、推进绿色发展等方面提出具体目标和举措。



      《总体方案》的出台有何意义?示范区将如何建设?11月18日晚,省发改委负责人对此接受了记者专访。


记者:我省为何要申报建设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省发改委负责人:建设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省委、省政府谋划推进的一件大事。省委书记杜家毫、省长许达哲对此高度重视,多次调度研究,并亲自带队赴国家相关部委汇报争取,从申报到获批,仅用了3个月时间。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又增添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平台。在已经获批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基础上,为什么又要再申报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呢?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考量。

一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更好发挥“一带一部”优势。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期间,希望湖南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抓住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快形成结构合理、方式优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这其中,抓住产业梯度转移的重大机遇,就是要求湖南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上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抢抓产业梯度转移机遇,先后实施了创新创业园区“135”工程、“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这个基础上推进建设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利于湖南更好发挥区位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为东部地区腾出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促进自身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推动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新格局。这也是湖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又一大实质性举措。

二是顺应发展环境的变化和产业发展的趋势,争当承接产业转移的“领头雁”。当前,全球经济贸易环境和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企业受中美经贸摩擦、要素成本、资源环境约束等多方因素影响,正在寻求新的产业承接地。加工贸易产业正处于是向东南亚等低要素成本地区转移,还是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十字路口。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加工贸易向中西部梯度转移”。今年3月12日,李克强总理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要求湖南带好头,“在开放上走在我国中部和内陆地区前列”,并就完善和落实差异化扶持政策、支持发展加工贸易做出重要指示。6月11日至12日,李克强总理在湖南考察时明确要求湖南以新旧动能转换为核心,全力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实体经济两篇文章,争当承接产业转移的“领头雁”。建设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就是针对当前形势,认真落实李克强总理对湖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湘南湘西地区与珠三角、东盟地区交通便利、商贸活跃、人文交流密切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提高产业的吸引力、承接力,探索更多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模式、新路径和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成果,为中西部地区融入全球产业链开辟新路。

三是充分发挥湘南湘西地区的比较优势,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力。湘西地区三市州与湘南地区连接成片,毗邻贵州、广西、重庆等西部省份,处在中西部过渡带的节点。区内沪昆高铁、焦柳铁路、渝怀铁路,纵贯南北、联通东西,二广高速、沪昆高速等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纵横交错,内外联通方便快捷。我省是劳务输出大省,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超过1000万人,珠三角就有近700万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湘南湘西地区。这些外出务工大军中,一大批已经成长为企业老板、熟练技工,他们回乡创业意愿强烈。近年来,我省通过大力实施创新创业园区“135”工程,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建成标准厂房3800万平方米,引进创新创业型企业6000多家,大部分来自于湘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通过申报建设国家级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可以强化政策激励,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向农民工输出地转移,实现劳动力就近就业、企业主返乡创业,可以极大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提高加工贸易企业竞争力,并有效缓解“民工潮”带来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农村空心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更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四是充分发挥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带动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湘西地区三市州是革命老区,下属区县及周边地区多属于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按期脱贫的任务十分艰巨。要彻底扭转贫困面貌,根本出路在于发展产业。将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覆盖到湘西地区三市州,可以更好的将产业扶贫投入与产业承接转移结合起来,将湘西地区三市州的资源优势与沿海地区资本技术优势结合起来,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致富门路,带动整个武陵山片区尽快脱贫。

记者:《总体方案》对示范区建设提出了哪些目标和任务?

省发改委负责人: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批,意味着湖南要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升级版”。《总体方案》提出了示范区建设的四个战略定位,即: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领头雁”、内陆地区开放合作示范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支撑中部地区崛起重要增长极。因此,和原来的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相比,《总体方案》明确的范围更广、要求更高、任务更重。

从目标来看,规划期到2035年,其中明确了3个阶段性目标一是到2020年,这是示范区建设的起步阶段,要初步探索出一批科学有效的承接产业转移新路径、新模式,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做法,推动示范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同联动、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进一步扩大开放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二是到2025年,这是示范区建设的关键阶段,示范区基本建成。要求形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和全面开放新格局,对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打造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三是到2035年,这是示范区建设的深化阶段,示范区全面建成。要求承接发展形成一批规模和水平居中西部地区前列的产业集群,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来看,3个阶段性目标,既有具体的指标要求,也有明确的工作标准;既有对建设发展的要求,也有对探索示范的要求;既立足湖南确立目标,更放眼全国,将示范区放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进行考量。可以说,目标明确具体、催人奋进,是国家赋予湖南的重大责任。

从任务来看,《总体方案》明确了示范区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一个方向”和“五大重点任务”。

“一个方向”,就是产业承接方向。示范区将以加工贸易产业为重点,因地制宜承接发展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轻工纺织、农产品深加工和食品制造业、矿产开发和加工业、现代物流业、健康养老产业、文化旅游业、现代农业。

“五大重点任务”:一是优化营商环境。这是示范区建设的首要任务。重点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大简政减税降费力度、推进更高水平贸易便利化等措施,打造“环境磁场”,铸就投资“洼地”。二是深化开放合作。这是示范区建设的关键所在。重点扩展与东南亚、中亚、西亚和欧洲的国际经贸交流合作,深化与东部地区的全方位合作,促进与成渝城市群、京津冀、中西部地区、省内各市州联动发展。同时,完善综保区、保税仓、口岸等开放合作平台。三是建设承接平台。这是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一环。核心是提升产业园区发展平台,实现园区由单一产业开发向综合配套服务转变、由产业服务平台向创新发展平台延伸,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四是提升承载能力。这是示范区建设的基础工程。重点强化交通、物流、能源、信息、人力资源等支撑。五是推动绿色发展。这是示范区建设的价值取向。通过严格产业准入标准、建设低碳循环园区、加强生态环境与环境治理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记者:《总体方案》的最大亮点是什么?

省发改委负责人:《总体方案》最大的特点或者说亮点,就是突破性政策多,先行先试意义大,政策含金量比较高。如,“五险一金”方面,方案允许湖南省结合本地社会保险制度运行情况和基金收支水平,按规定在一定区间内自行确定示范区内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费率水平。在缴存住房公积金时,可在5%到当地规定的上限区间内自主确定缴存比例,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可申请降低缴存比例或者缓缴。改革试点方面,方案支持示范区内符合条件的海关特殊监管区纳入一般纳税人资格、内销选择性征收关税试点范围。金融服务方面,方案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内纯中资民营企业在示范区发起设立民营银行。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动产融资业务,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开放发展方面,方案支持在示范区内实行“一单式”“直通车”“保税仓”等贸易通关便利化举措,扩大港湘直通车规模,推广“跨境一锁”模式。这些,都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记者:下一步,我省将采取哪些举措推进示范区建设?

省发改委负责人:下一步的总体思路是:充分发挥示范区优势,立足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提出的“一带一部”战略定位,顺应产业梯度转移大势,利用好国家赋予的特殊优惠政策,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经济转型升级、营商环境优化等为重点,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推进产业合理有序转移,构建产业结构优化、开放体系完善、区域联动发展、行政服务高效、示范效应显著的发展新格局,早日把示范区建成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领头雁”。

近期重点是抓好“五个一”:一是建立一套运行机制。拟报请省委、省政府同意,成立推进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并要求示范区6个市州尽快建立市州级工作机制,落实市州在示范区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形成省直单位横向协同、省市县上下联动的推进合力。二是形成一个规划体系。抓紧组织编制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以及分市州、分产业链的承接分规划或细化方案,形成示范区建设和发展的规划方案体系。三是出台一个配套文件,在配合国家有关部委研究制定支持示范区建设具体政策措施的同时,加大省级政策支持力度,从承接平台、要素保障、财税金融、降低成本、优化环境等方面,细化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四是召开一个推进大会。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将于11月21日召开一次高规格、有影响的示范区建设推进大会,全面启动示范区建设。五是启动一批承接项目。按照示范区确定的产业承接重点,研究提出示范区十大承接产业链或承接产业集群,尽快明确具体承接项目,形成重点承接项目库。同时,选择一批前期工作充分、影响带动力大的重点项目进行集中启动开工。